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区别于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大大减少人工作业和现场湿法作业,且融合大量数字化技术,符合建筑业产业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2021年8月,为贯彻落实住建部、民航局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民航局发布了《推动民航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加大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在民航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末,民航设计、施工的龙头企业基本具备数字化设计、智能建造的实施能力,初步形成与民航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相适应的行业标准及监管模式,民航建设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形成一批数字化设计及智能建造的示范性项目,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应用项目投资占比达到50%。《行动方案》提出建筑工业化从加大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拓展飞行区装配式应用场景、挖掘装配式产业体系资源三方面推广装配式应用。鼓励先行先试和建立评价体系,鼓励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实施;号召全行业共同学习领会、实践探索,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民航建设的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装配式机场道面是拓展飞行区装配式应用场景的重要体现。装配式机场道面的施工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地基处理、基础准备、道面板布置、连接和固定、灌缝及表面处理、验收。道面板可以通过机械设备进行布置和安装,通过特殊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和固定,以确保道面的平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装配式机场道面质量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尺寸和平整度:检查道面板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长度、宽度和厚度等方面。同时,检查道面的平整度,确保没有明显的凹凸、起伏,邻板差在允许范围内,道面平整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不会对飞机起降和滑行造成影响。
2.强度和承载能力:进行强度测试,检验道面板的抗折能力和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可以采用静载试验或动载试验等方法进行测试,确保道面能够承受机场载荷。
3.连接和固定:连接和固定质量指标包括连接紧密度、固定牢固度和材料质量等。检查道面板之间的连接和固定是否牢固可靠,有无松动、裂缝或变形等问题。可以进行视觉检查或使用工具进行检测,确保连接和固定方式符合要求。
4. 表面外观质量:检查道面表面是否平整、光滑、密实,有无明显的裂缝、坑洼、疏松、破损等问题。
5. 排水性能和防滑性能:检查道面的排水性能,确保道面能够有效排水,避免积水对飞机起降和滑行造成不利影响。防滑性能指标包括摩擦系数和抗滑性能(平均纹理深度)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试验和测量等方法进行评估。
6. 可调节性、可拆装性能:道面板沿水平及高度方向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快速、便捷安装就位,道面板因损坏等原因需要紧急更换时,采用简易工具能够快速、便捷拆卸、更换。
7.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耐久性指标包括抗裂性能、抗冻性能和抗磨损性能等,抗疲劳性能指标包括抗反复荷载性能和抗变形性能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试验和评估等方法进行评定,确保道面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装配式机场道面质量验收的几项主要内容,具体质量验收要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机场的要求可能有所差异。在实际质量评定中,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查,以确保装配式机场道面的质量和安全性。
